close

大太監

看膩後宮妃嬪為奪寵愛鉤心鬥角嗎?TVB十一月台慶大戲【大太監】華麗登場,片名就極具威勢了,不消說,TVB為鞏固香港影視圈龍頭地位,決定再現拿手宮鬥好戲一飽觀眾眼福。

背景定在兩宮太后剷除肅順等八大顧命老臣,坐穩權勢之位,後宮起而代之垂簾聽政,內憂外患之際。因背景已定,慈禧大權在握,妃嬪鬥爭在這部戲沒有多少看頭,觀眾都知道這當頭根本就是慈禧的天下,還有哪個妃嬪敢不要命在母老虎頭上拔毛,東太后慈安即使與慈禧平起平坐,論氣勢與權望就輸了一大籌。

皇宮裡面除了妃嬪在鬥之外,當然還有跟在主子旁那一干狐假虎威的奴才。【大太監】顧名思義就是宦官爭權的宮鬥戲,妃嬪的棉裡針與心機這回換人鬥了,如何鬥得跟妃嬪不同,TVB絕對會如往昔給觀眾一個驚險刺激。

大太監6  

【大太監】是李連英竄起的成長史,述說他是如何繼安德海之後,成為慈禧身邊第二位心腹奴才。TVB將在這部戲裡貼近史實去改編李連英這名角色,觀眾不會只看到以往電影中李連英狡詐的一面,有關史實的正負評價都會在本劇演出,換言之,身負兩屆視帝的黎耀祥也將挑戰演技如何賦予大太監李連英不同以往的風貌。

李連英在史實中以謹慎小心見稱,對上為敬,對下為寬,宮內左右對他有正面評價「恭慎」,所以並非觀眾在電影中以為的作威作福,但史實中記載他貪財也是事實。不過身為沒有「子孫根」的太監,除了地位,好像也只剩銀兩還有爭取的價值,李連英自然到了不用爭,也會有數不清的人奉上白花花銀子攀交情的地位。慈禧後期對他的寵愛,還特地打破「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祖制,封為正二品總管太監,地位已比當年的安德海還高。

看了幾集,黎耀祥的李連英就有了明顯的特色,還在卑賤地位的他只有一句話形容:寧保身勿出頭。他入宮就被安排到早已打入冷宮的婉太嬪身邊,一個早沒權勢地位的先帝妃嬪,連奴才們都懶得趨意奉承的景仁宮,時不時就有氣焰囂張、狐假虎威的奴才來此處找麻煩。李連英頭個學到的就是委曲求全好避災避禍,沒有大靠山就是一干奴才的苦。
但李連英在景仁宮過得也最自在,主子隨和,一干奴僕的感情就像家人般深厚。

頭先幾集就讓李連英的背景合理順應了史實,主子的卑微讓他學到小心謹慎,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同宮所的奴才相依相伴讓他深知位處低層的無奈而有了同理心與寬容,只有彼此相助才能互保周全;作威作福的狗奴才從高處跌低,讓他引此為鑑,往後萬不能恃寵而驕。不過權力讓人腐化是亙久不變的道理,心地善良的李連英在鬥爭不斷的皇宮大院會有什麼轉變,【大太監】將會帶觀眾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大太監1

安德海是慈禧是第一位心腹奴才,據說生得漂亮,肚裡又有點文墨,伶牙俐齒,非常懂得討慈禧歡心,而成為寵臣,當然也是名符其實的「大太監」。電影中多描述他是殘忍陰險的小人,仗著慈禧疼愛,連王公大臣都不看在眼裡,繼而遭到
暗殺。史實中則多是記載安德海阿諛奉承的評價,但在兩宮太后坐穩權勢前,安德海其實是個忠心的奴才,深得咸豐信任。

安德海正式受慈禧賞識,就是在他協助下,慈禧順利剷除顧命八大臣,而後晉升大內總管,開始了呼風喚雨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據說慈禧寵愛到甚至替他娶親,成了民間軼聞。他作威作福引人生恨到據說連同治皇帝恨不得殺了他,恭親王奕訢也部署暗殺他的程度。與李連英相比,安德海似乎是個人神共憤的小人,被權力慾望徹底給腐化了,有他為鑑,李連英一生走得小心翼翼,甚至老年還能退休返鄉,說來李連英還是比安德海聰明多了。

戲中安排安德海與李連英是拜把兄弟,地位雖是一天一地,但安德海卻極富義氣,總是出頭幫助被人欺負的李連英一把。安德海也極有野心,不肯作為人後委曲求全,誓言就算要作太監也要做到人人都敬畏的程度,而李連英對他的志氣卻不肯茍同,還是堅持一貫的明哲保身,奉行「奴才就是奴才」的原則。

大太監8     

【大太監】當然少不了許多老戲骨爭妍鬥麗,米雪的慈禧不怒自威,喜怒無常,就連慣於察言觀色的安德海也有摸不著她脾氣的時候;而邵美琪的慈安,溫婉面具下卻是令人意外的城府心機,一脫以往戲中給予觀眾慈安懦弱的印象,重新又賦予了新面貌。兩宮太后表面上是好姊妹,背地卻是波濤洶湧的算計,唯一的后妃之鬥等著看她倆精湛演出就對了。

陳國邦的彭三順在初期的狗仗人勢即吸引到不少觀眾的目光,長期稱職演出綠葉,陳國邦其實有著不輸黎耀祥的精湛演技,也是我欣賞港劇看到名字就容易被吸引進去的好演員。他將彭三順的狐假虎威、心胸狹隘演得令觀眾咬牙切齒,卻又能讓觀眾瞧出彭三順僅只是個衝動莽撞、頭腦簡單的蠢人。初期處處針對李連英,後期兩人拋棄嫌隙成為好友。說來,陳國邦之前就演出過太監,還恰好就是安德海,兩者詮釋完全不同,如果該劇繼續讓他演出安德海應該別有味道吧。

大太監3

劇組對太監的演出方式觀眾應當會感受明顯不同,以往我們多是印象太監陰陽怪氣的演法,不過在【大太監】裡,太監的平時舉止就如同一般男人一樣,說話也不會嗲聲嗲氣,更沒那一手蓮花指。TVB經過考量,所以沒讓演員嘗試陰柔的演法,這方面在官網討論版有不少爭議。個人是覺得有沒有怪裡怪氣倒還不影響劇情。

當然陰陽怪氣的太監在劇中也是有的,清初對太監就曾有過描述:「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太監多是孩提淨身入宮,除了先天已失去雄性因素,後天接觸的幾乎都是後宮妃嬪,眼見耳聽都是女子的行為舉止,孩時影響極深,故漸漸陰柔者也大有人在。

在此先岔題,因為看過【大太監】的巡禮片,觀眾一般等到開鏡製作播出,免不了會拿正片與巡禮片比較,連我也認為在巡禮片中的吸引力非常強烈,比方我就比較喜愛米雪與黎耀祥在裡頭的扮相,不過到了正片一切都有可能全數修正。畢竟巡禮片只是TVB例行的廣告招商,於是多數會請人氣及知名度較旺的演員演出吸引客源,劇情也會有極大出入,換言之,短短兩分鐘的巡禮片必須賺得最大價值,全部動用觀眾喜愛的演員不足為怪。所以觀眾不用太認真比較,因為就算TVB開出一串巡禮片名單,也未必會
製播正片。

【大太監】以下更新--
大太監10

看了後期的【大太監】,感覺這部戲帶給我不少有別其他港劇的慣有方式,白話說,類似一道精心烹調的功夫菜,不瘟不火。雖然近期看的港劇少了,但依然能感受到【大太監】的不同處,少了「急」,少了「滿」,像熱水得緩緩喝下,給身體徐徐地感受點什麼。如果看慣港劇的朋友,可能會不由自主想催促些什麼,想淋漓暢快等劇組一股腦塞給觀眾,不過【大太監】仍選擇什麼步調說什麼故事,觀眾想要的一定有,但不用急。

【大太監】是一部戲說清末的故事,絕非清史,背景與年代記事就如枝幹,是觀眾耳熟能詳,不過劇組讓裡頭的人物用別種方式替【大太監】生色加味,換句話說,觀眾可以用新鮮的角度去看歷史人物,一種我們可能從未想過歷史人物被生硬史實掩蓋過的另一面。當然我們還是得戲看,畢竟這是戲。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史實到底有多少事件是「實」的,有多少是被添加、偽造又或刪減,讀過歷史的都知道,史官難為,歷代帝王對於史官們載言記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計較。不是說【大太監】是部雄心壯志的歷史還原劇,基本它也沒到這個範疇,歷史就是歷史了,不要奢望能還原,除非哪天真讓人造出了時光倒流機。

我廢話多提這些,無非還是因為這是一部以戲說為前提的文學精編,就像名作家二月河擅寫的清宮小說,幾度被改編成戲,筆觸之精嚴猶成大家,讓不少人誤認史實,是硬底子功,嚴來得說仍是小說。但讀過書瞧過戲的,多愛筆下人物,否則不會讓人彷彿為實,戲劇就如小說,人物的改撰是戲劇中最重要的畫龍點睛,【大太監】著墨的也在此。


大太監11

【大太監】結局在光緒帝登基告終,我覺得是劇組一個極佳的落筆,讓改編劇情得以區分兩個世代的慈禧。俏皮的一點,劇組或許知悉觀眾會對此劇產生過度溢美的評價,在結局讓慈禧與李連英來了場自嘲的戲碼,嘲諷自己在後世的評價將會抹黑,算是劇組為此劇與觀眾叫囂,觀眾其實不用太嚴重看待這場戲,因為劇組不論怎麼寫總有影迷奚落,就當隨編劇鬧鬧性好了。

慈禧與慈安是當期後宮權勢最大的兩女,外有恭親王同氣連枝,朝野無人能撼動。劇中的慈禧二人躲過英發聯軍,後發動政變清肅肅順等一班老臣,政權在握,三人維持著表面的和諧。此時的慈禧僅像個坐正家門,嚴防外人犯,對內處處規導的大家長,這種和諧可說讓慈禧得到短暫安寧,有親人有心腹,假象讓她聞什麼都是香的,聽什麼都是開心的,縱使防也不防和她曾熬過來的。

劇中的慈禧讓不少觀眾評價過度美化,不過若以光緒帝登基作為劃分,我認為劇組對慈禧的修飾還算在掌握內。以劇情看,在同治帝時期,慈禧還保有為兒子籌謀的父母心,她導正宮內許多亂源,無非是為了保障同治帝的帝位。慈禧在劇中成了宮鬥的中心,一反往常的戲多述說慈禧攬權自重隻手遮天,成了被鬥的獵物,與其說美化,不如也可看作慈禧因為這些宮鬥埋下了光緒帝時期掌權的野心。

劇中的慈禧從有容人雅量的太后一步步走向狠辣絕情的路,到了結局幾乎可看見觀眾心中對慈禧已既定的印象,狠心欲除皇后阿魯特,落筆在光緒帝登基,實是最好的改編句點。不難想見,【大太監】如繼續製播後述,慈禧應當再不會是那個當初仍有包容心的太后。

慈安也是改編甚巨的人物,雖然被劇組信手拈來成為劇中的大反派,但也成為另一個改編過的反派經典,完全不讓米雪的慈禧獨占光芒。劇組依照史實讓慈安使計除了安德海,折損慈禧的羽翼,或言這是兩宮太后埋下的心結之一。野史戲劇多述說慈安溫順的一面,劇組沒放過這一點,巧妙讓這一面成為慈安的假面具,茁壯慈安在劇中陰詭的性格,讓這場宮鬥始終處在欲蓋彌彰烏雲密佈的局面,讓慈禧防不勝防。

劇中的慈安可悲之處就在於計較,計較身分不如她的慈禧卻反而大權在握朝臣敬畏,計較咸豐帝在世專寵慈禧,計較自己無所出慈禧卻有一子,計較慈禧所有比過她的一切。改編過的慈安正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史實的慈安究竟如何無從置喙,但劇中的慈安狠心卻更可憐,這個大反派讓人即便是恨,那也是同情多過討厭。邵美琪的慈安出色的令人難忘。

大太監12

梁烈唯飾演的同治帝是劇中宮鬥下被犧牲的棋子之一,上至太后下至奴才,沒有一個不把他耍得團團轉,真正沒耍過他的就是生母慈禧,同治帝卻偏偏惟獨不信任她。初期飾演小同治的童星將囂張跋扈演得十足,活脫就是欠揍的小屁孩,不過孩子就是天真容易哄,很快就與嘴甜的奴才打成一片,為成年的同治帝鋪好了隨和易親近的形象。

同治帝最引人知悉的軼事就是身患花柳的軼聞,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歌功頌德或令人注目的大事件,換言之,這是段劇組容易補白的改編。僅僅活了十九年,梁烈唯卻生動演活幾段不同樣貌時期的同治,初時滿腹雄心,中期被人矇蔽自甘墮落,後期知悉真相力圖振作卻因患病無力回天,梁烈唯的同治因宮鬥慘被犧牲,糊裡糊塗交出無所作為的一生。

看【大太監】的同治,會引人感受深深的無奈,或許我們會搖頭同治身在宮闈卻不具備權謀算計的本事,活該被人當棋子耍,但他單純又義氣的一面也讓人喜愛。

大太監13

一直都蠻喜歡胡定欣的演出,不管是忠是奸,她的演出都教我喜歡。她與黎耀祥的也合作好幾齣戲了,沒想到在這齣戲裡,她與黎耀祥成為對食夫妻就好像【巾幗梟雄】裡的柴九與海棠終於平平靜靜攜手過日子一樣。

胡定欣的戲份不多,倩蓉的存在算是李連英能成為正常人的夢想,是個隱喻的重要性,她當然也是安德海與他對食妻子-小釵的另一種正面對照。倩蓉不僅是李連英有望過正常生活的夢想,她也影響著李連英作為閹人後可能產生極端的行為弊徵,在倩容身邊,李連英就像正常人一般自在,在宮內是彼此相持的奴才,在宮外是互相照料的親人,倩蓉如家人般的熟悉與自在是李連英心中無法割捨的情感。倩蓉的一舉一動都關乎李連英做出什麼判斷,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依賴的情感一旦失去,李連英就不再是那個將將就就的老好人,成了觀眾心中狡詐算計的大太監。劇組給了倩蓉一個存在的重要性,就是讓李連英成為觀眾熟知卻不一定了解的奸奴才,是個轉變李連英能狠能無情的誘發因素。我遺憾倩蓉為【大太監】而犧牲,畢竟李連英在宮內伴慈禧而到老年是鐵的事實,不容劇組在這點為李連英做過度改編。 

大太監15

太監五虎將走到末期沒幾個有好下場,凌添壽由忠轉奸讓人眼前一亮,脂粉味十足的小太監從天真傻氣到了為利薰心,看得讓人搖頭嘆息。凌添壽為了利益斷絕兄弟師徒情,最後落得行乞的下場,儘管如此,仍依然沒有悔悟,造就倩蓉的死去,是個不足以令人同情的人物。姚雙喜為情矇蔽良心,這個當初義正辭嚴正直無比的角色就敗在情字上,出賣安德海卻不能換回公主一條命,徒費心血,所幸最後離開皇宮,他的結局雖是無奈卻還有一絲希望。

彭三順由奸轉忠,不管哪個時期,都讓觀眾特別喜愛這個人物。我會說彭三順是個出彩的角色,腳踏安德海,手扼李連英,這個杜撰的人物比起這兩個改編的歷史人物還來得亮眼。彭三順實則是個胸無城府的太監,因舅父陳福這個總管太監呼風喚雨隻手遮天,他就傻呼呼幹起一勞子壞事來,理由不過是他是陳福的外甥,所以他能狗仗人勢。偏偏彭三順是欺善怕惡的傢伙,李連英被他欺負到絕境而反撲,就嚇得他只敢背地咒罵,再不敢正面挑釁,觀眾喜歡他壞得討喜。

彭三順與李連英真心相交,歸功一部分李連英初期的將將就就,還不懂心狠手辣記人一輩子,就這麼與彭三順消弭嫌隙,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五虎將時期的和諧容景。這容景單靠舅父陳福是給不起的,彭三順為此終於難得有了被人真心敬畏的時期,而不是靠狐假虎威,旁人表面依順背地卻咒罵的假尊敬。彭三順即使見到陳福東山再起,仍依然沒割捨李連英等人,李連英的行為處事佔了很大的影響,彭三順不會想記得狗仗陳福勢的時期,卻眷戀他處在五虎將時期的那份輕鬆愜意,不用鉤心鬥角的歲月,或許這個胸無城府的彭三順比李連英更懂何謂奴才就是奴才。

安德海的死去似乎也為【大太監】的風光蓋上陰影,安德海一直是本劇的焦點,就我個人來看,曹永廉飾演的安德海不論性格手段都比其他四人顯眼,完全符合大太監一詞。安德海的出場就是意氣風發,怎麼都比其他人勾引目光,論算計他有,野心他有,手段他狠,就連為了情也比其他人唏噓,到末了連下場也比他人的劇情激昂詭譎。

安德海相較李連英,他的人物是豐富多了,黎耀祥的李連英在劇組那套將將就就下,完全的綁手綁腳,只能安分演好改編的老好人李連英,安德海作為對照,能鋪排的劇情就比李連英遊刃有餘許多。慈禧對安德海是放任的疼愛,只當有人微詞,就表面上懲戒一下,私底下就迫不及待慰問,她對李連英就是循規蹈矩,完全的主子樣,親疏立見,劇中的安排,很容易就能看出安德海在慈禧心中的地位,也彰顯安德海在宮內如何能呼風喚雨。在此劇中,安德海才是真正受的是作為奴才的氣,慈禧與王公大臣兩方較勁而倒楣的奴才,而李連英則多的是宮內太監的欺凌,
安德海死去再看【大太監】,我總不由得懷念起這角色,總覺得少了一味,怎麼看都失了幾分味道了。

不論【大太監】的改編有多過度溢美,但每個人物的性格及內心鋪陳都有一定的水準,TVB或許還沒攢夠實力編寫出一套硬實的宮廷戲,但在人物的塑造上,早具一定的水準。畢竟這類爭鬥戲TVB早有了多年的經驗累積,【大太監】在這點依然深富底子,只希望TVB在往後的戲能多注重細節別再粗糙濫製,競爭只會越來越多的,想要吸引觀眾就別捨不得口袋的錢。

              


延伸閱讀:
也算冷飯熱炒,【回到三國】 
【真相】,事實永遠只有一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沅 賞玩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