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atman Begins

上個月,朋友積極說服我一定要挖出最近兩部的蝙蝠俠來看,這指的當然是【黑暗騎士】系列二部。不過當時的我聽了,很快想起以往的蝙蝠俠電影,腦中唯一竄出的想法:不要吧,蝙蝠俠還看不膩嗎?

儘管我承認蝙蝠俠系列中有不少值得回味的經典鏡頭和角色,但重複率過高,很容易令人生膩,這是我遺憾沒去電影院欣賞【黑暗騎士】的原因。我想,「三」這個數字就是一個飽和度,不管電影有多好看,人物有多精采,三部曲通常最好的辦法就是落幕,除非有個非常強大的轉折或故事,要不很容易落入新鮮感驟失的雞肋循環。很多電影系列作就敗在這種雞肋循環,觀眾到此如果不是放棄,就是為了逼自己熬到真的看完結局。然後製作公司自己毀了系列的金字招牌。

我感激朋友當時向我大力鼓吹,不斷遊說我一定要看【黑暗騎士】。看見朋友如此崇拜又或是瘋迷的嘴臉,我自然好奇,懷著頂多是看兩部謀殺時間的無聊片,就當受騙,少不了一塊肉。接著,我得到了震撼的驚喜。我當下就決定【黑暗騎士】要納入我的戲院名單中,不過得等到,【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一部欣賞後,三部曲圓滿落幕。

不得不說,諾蘭導演非常具有強大的突破野心,畢竟提姆波頓導演曾為【蝙蝠俠】系列創造了不少障礙,有蜜雪兒菲佛的永遠經典的貓女,重量級演員傑克尼克遜的瘋狂小丑和令人生怖的企鵝人。儘管後期喬舒馬克導演的蝙蝠俠將故事層次逐漸淪為不堪品評的粗劣電影,讓諾蘭導演得多費精力讓觀眾拋棄喬舒馬克導演留下的評價,但當中喬舒馬克也仍然為蝙蝠俠系列中留下幾個令觀眾耳目一新的人物。而諾蘭要突破,要超越前人留下的經典,選擇了不可不謂大膽的方式,放棄造神。

p16him8ijp1cmk172b1sntjpp4oe5

以往,我們很少懷疑蝙蝠俠憑了什麼在螢屏成了刀槍不入的英雄,一個幾乎不死不傷的神人,忘了布魯斯韋恩脫下蝙蝠衣只是個普通的有錢闊少,為何一旦穿起這象徵英雄的蝙蝠裝,就成了壞人懼怕的外在形象,只因為他擁有平常人沒有的高科技裝備?高科技裝備無法讓一個普通人能永遠這麼直搗黃龍,至少不可能毫髮無傷的出來,所以這不是諾蘭創造的【黑暗騎士】中要讓觀眾相信布魯斯韋恩強大的理由及吸睛的焦點。我想,在電影中迷戀高科技或標榜,最終只讓觀眾為此失焦,他為蝙蝠俠所作的突破或說改革就只空有想法了。

韋恩神不起來了,但神的是,竟無法影響觀眾對於蝙蝠俠在心中仍保有的那股巨大的震撼,甚至仰之彌堅。不造神,卻反而出奇的讓這新世代的蝙蝠俠比起歷代更為強大。強大的原因無他,只是讓一個普通人布魯斯韋恩有著比平常人敢於面對恐懼,讓自己不斷突破困境的那顆毅然的心。這一點也讓觀眾剝除心中對蝙蝠俠英雄包裝的假面到了在看一個普通人如何真正作為英雄的過程。

我想諾蘭很懂每個人心中多少都存有一些能成為旁人眼中的英雄的幻想,而他做到了將這幻想提升成為觀眾的共鳴。觀眾不會鄙夷這個布魯斯韋恩竟然吃癟,竟然會被人揍得鼻青臉腫,甚至和劇中人一樣,盼望低谷中的蝙蝠俠再度回來。起碼,當觀眾對這人物有了共鳴,有了自我投射,就不會甘心想看這人物倒下去。

看了【黑暗騎士】,我才發現原來克里斯汀貝爾就是【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裡的約翰康納,我說不上那時對這個演員有什麼想法,只知道他渾身散發著一股能令人感到鎮定的氣場,而當時他已經演出蝙蝠俠了。兩部戲裡,貝爾都出演英雄,不同的,約翰康納對於未來早有準備,源自母親自小的教導,世界一樣令人絕望,約翰經過多年的磨練為的就是在此刻扛上重擔,他比一般人早作好調適,領袖風範無可言喻;布魯斯韋恩卻活在喪親的傷痛,靠著家產得過且過,尋得仇人只想私下報仇,讓青梅竹馬罵醒後於是自我放逐,意外有了非凡境遇,才逐漸成就蝙蝠俠的第一步。

BD-S-6497R

這段成就蝙蝠俠的過程在電影中有不短的交代,為的就是讓觀眾清楚知道布魯斯是怎麼磨練自己的心智體能,也十足彰顯布魯斯在沒有蝙蝠裝充氣魄時,是怎樣一個活生生的人。這段過程當然就屬於布魯斯的心理層面,畢竟人不是穿上蝙蝠裝就如同天神附體,能對周遭一切無感無畏無懼,蝙蝠裝裡頭的可是一個普通的凡人而已。【黑暗騎士】三部曲特意強調了布魯斯的凡人感受,這也讓我們在觀看蝙蝠俠時,看的不再是個偽神,而是一個人怎麼努力想改變和拯救他自小所處的城市。即便他總是處在低潮,即便他心智又如何軟弱下來,又或是面對令他感到恐懼可怕的大魔頭,一次次的跌倒,也一次次讓觀眾看見他又怎麼恢復成那個當初不斷磨練心智體能的布魯斯韋恩。

我們也發現這新世代的蝙蝠俠不如歷代以往那麼意氣風發,似乎換上蝙蝠裝就能所向披靡,這或許也是電影中想表達的,給觀眾的並不是一個無所畏懼的大英雄,而是一個正義的象徵。畢竟人有極限,蝙蝠俠不可能永遠也不可能無傷無痛就這麼為座城市守護下去,他最終得仰賴的還是整個大環境的改變。我想這就是劇組堅定只將【黑暗騎士】做完三部曲的原因,也如同他們終將蝙蝠俠正義的象徵完美的呈現在結局裡。

The Dark Knight0

說到突破,如果沒提到那個在第二部完全懾服所有觀眾的焦點反派-小丑,恐怕會被人質疑我到底看過沒有。因為太耀眼,讓蝙蝠俠幾乎失去光芒,讓同樣名聲顯赫的反派-雙面人幾乎淪為透明,也讓許多聞風的觀眾只為小丑慕名而來,其實就連朋友鼓吹時,也不斷向我強調小丑、小丑、小丑……

我按捺想直接看第二部的衝動,心中卻記住了這個光芒萬丈,甚至可以想見未來影史絕對有這經典角色一席之地的小丑。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傑克尼克遜版的小丑,提姆波頓為自己的瘋狂小丑做了最經典的示範,於是往後幾年,提起蝙蝠俠裡的小丑與瘋狂就是畫上等號,這是前人的經典。而這經典沒法超越,想當然諾蘭想做的也不是超越,而是創出屬於他這版的經典。劇組成功了,可以想見往後幾年人們提起小丑,首當想起的就是猝逝的希斯萊傑版小丑。

希斯萊傑版小丑當然瘋狂,畢竟不是瘋狂的人很難做出瘋狂的事。唯一有別於傑克尼克遜,就是這版的小丑瘋狂得令人摸不著頭緒,他像是天生失控,在劇情中從未提過一絲絲有關他的身世背景,我們以為他兩度在人前說起自己的可憐遭遇,不想原來只是心血來潮的胡說八道,配合著當下的環境而已,瘋得連自己的過往也能胡亂編撰。蝙蝠迷當然熟知漫畫中小丑的背景,但在這裡,唯一可以察覺的,就是他的裂嘴幾乎是他失控的由來。劇組完全不提過往,似乎只要觀眾看待這眼下最奇特的小丑,或者也能說,諾蘭嘗試做的就是反經典,他不要自己的小丑有一絲絲與過往的小丑沾上邊,不管是漫畫還是電影,即便是背景也不能。

從阿福口中傳遞給觀眾的訊息就能了解小丑為何有別於其他版本:有些人不見得是為了過往而變,就只是僅僅覺得有意思,僅僅想看著這世界燃燒。於是,諾蘭創造的經典小丑誕生了,沒有過往意味著他的小丑可以完全不合邏輯,可以天馬行空肆無忌憚的瘋狂。就這樣,希斯萊傑版的小丑口耳相傳,卻完全不用怕與前作比較,如果說傑克尼克遜演活了漫畫中那經典的瘋狂小丑,希斯萊傑成就出的就是跳脫漫畫自成一格的小丑,兩版小丑無可比,卻雙雙印在所有影迷心中。

The Dark Knight

蝙蝠電影光芒最健的往往是反派,小丑力(瘋)壓群雄,連蝙蝠俠也透不過氣,在我看來,貝爾仍舊把蝙蝠俠演得很到位。成為蝙蝠俠後的他,第二部正是他自信心大顯的時候,沒了第一部的迷惘,沒了初為蝙蝠俠的生澀,眼中展露的是他對自己的認可,即使這認可還是無法贏回瑞秋對他的心。此時就算瑞秋要他放棄扮演蝙蝠俠,韋恩仍會為了所謂的正義固執,縱使那正義有些偏離成了他心中初救世界的沾沾自喜。直到小丑徹底瓦解他的自信。

我不會意外劇組為蝙蝠俠創出了一個虛構人物-瑞秋,用來完全牽動俘虜他的心,卻選擇在第二部利落地結束瑞秋這個角色,因為最能打擊英雄自信的方式,就是讓英雄就算有辦法可以保護任何人,卻對保護自己深愛的人一籌莫展。這種打擊自信的方式,永遠比凌虐英雄的任何一種方式來得殘忍又快速。韋恩經歷這種悲慘,果然被打擊得完全站不起來,就連哈維丹也被打擊地生出了陰暗面,小丑這一招完全的一箭雙雕。

我遺憾的是那同樣惡名昭彰的反派-雙面人,亞倫演得足了,但可惜一山難容二虎。儘管他的特效妝容足以成為往後雙面人角色的標竿,他的人物亦正亦邪,卻敵不過小丑壓境。小丑飽滿的劇情張力讓觀眾再沒心思分神去品味亞倫的雙面人。我反倒動容的是亞倫還未成為雙面人,嫉惡如仇的哈維丹檢察官,三部曲裡唯一能帶給觀眾值得感動的愛情支線。

The Dark Knight Rises

可以想見劇組有很大雄心想囊括漫畫所有膾炙人口的經典人物,想述說的支線也貪心的想全部放在電影中,本來多角對精練的劇組從來不是問題,小丑的風靡也讓他們食髓知味,可惜一個貪字,造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無法忽視的缺失。劇組想創造出如小丑般更多的經典人物,貓女的支線來一條,班恩的故事摻一腳,羅賓也來湊數,包括那隱性反派米蘭達也來分剝戲份,更別提還有前兩部的元老,節奏顯得混亂。

當然,一向重擊高譚市的反派才是真正要角,班恩這個人物內容飽和得幾乎可以作為第三部經典角色,但我看到後期米蘭達重重向蝙蝠俠刺了一刀,那刀就彷彿我對於班恩這個人物的滿意也完全洩光了,就這麼一刀,班恩立時萎縮成了沒氣的氣球。或許對其他觀眾而言,這一刀是驚艷,對我而言,卻是驚詫得無以復加的敗筆。

我曾猜測班恩背後的人物極有可能就是米蘭達,但心中還是隱隱希望劇組不要玩火自焚,不要在班恩的主軸畫蛇添足。以張力看,班恩已足夠內容擔當第三部的最大反派,這人物為劇情創造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核心衝突,小丑以瘋狂立標竿,那班恩就是盲目的忠誠。這一切條件,原本劇組將班恩與影武者聯盟的牽連都已鋪排的盡善盡美,可說是環環相扣,像是百川歸海,就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米蘭達,像在水庫放了閘門,大川難洩。

The Dark Knight Rises2

如果說小丑是重擊蝙蝠俠自信的一刀,那麼班恩就是如鬼魅般不斷糾纏蝙蝠俠的恐懼,他天生就是黑暗人物,讓一向自詡是黑暗人物的蝙蝠俠徹底摔了跤。因為夠強大,班恩成為三部曲裡唯一打垮高譚市的人,這樣的人原本就該自成一格,保有獨自耀眼的光芒,卻莫名讓不具備任何特質的米蘭達最後成為突兀的大魔頭。

這樣的鋪排,我只認為劇組多此一舉自以為是的想讓觀眾有個摸不著頭緒的真相,無端讓米蘭達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搶領功勞,這是三部曲中,讓我覺得洩氣的一筆。

安海瑟威的貓女美則美矣,但人物塑造與自身魅力仍是不夠突出,她與蝙蝠俠最後走在一起,也只讓我感覺韋恩為了不再讓蝙蝠俠這角色成為他生活的重心而急病亂投醫罷了。羅賓出場沒多久,我就猜測他應當是蝙蝠俠最讓人熟知的助手-羅賓,儘管劇組刻意掩飾他的身分。羅賓最後循線找到韋恩的蝙蝠洞,意有所指是傳承的象徵,當然鑒於貝爾已揚言不再扮演蝙蝠俠,諾蘭導演這一手,多少還是意圖保留蝙蝠俠這角色不讓演死,哪日他心血來潮再開拍,怎麼說都有個伏筆可以延續了。

 

延伸閱讀:
【西遊:降魔篇】,周星馳說故事 
【超級戰艦Battleship】,貨真價實的海上戰役 
【驚天洞地Sanctum】,在這裡沒有上帝 
【我是傳奇I Am Legend】,你敢成為這種傳奇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沅 賞玩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