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很多觀眾都跟我一樣,因為金馬獎的加持下注意到了這部片子,畢竟觀眾不是評審,不是有錢到能每部影片都能照單接收,不過也因為有專業人在,我們才能注意到有這些膾炙人口的好片,才有機會為這些影片出些掌聲。

【不能沒有你】是小成本製作,三個圓著夢想的導演合力完成這部片子,李武雄是陳文彬導演飾演同時也是故事的構思人,片中他的國小同學阿財哥則是林志儒導演詮釋,戴立忍先生則執導、剪輯這部片。

這部片當初因不含商業元素,片商極度不看好,遲遲沒有上映的機會,後來由原子映像統籌發行,排到了八月份的檔期。卻因八八風災之故,沒有立即獲得廣大的迴響,不過卻細水長流、口碑相傳,逐漸累積到千萬票房。紫沅記得那時也到電影院去了,不過是看別部,退場之時,看到了【不能沒有你】的電影看板,但是因為沒見過預告片,甚至故事內容是什麼也不知道,於是與這部片擦身而過,幾個月後,【不能沒有你】在金馬獎大放異彩了。

不能沒有你

【不能沒有你】
上映日期:2009-08-14
類  型:劇情、溫馨/家庭
片  長:1時30分
導  演:【台北晚九朝五】戴立忍
演  員:陳文彬、趙祐萱、林志儒
發行公司: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atomcinema.pixnet.net/blog

【不能沒有你】,故事取材自六年前一件轟動全台的社會新聞案件,在媒體渲染下,將主角描述成挾持小女孩的歹徒,在台北天橋上抗議、怒吼對社會的不平,與警方對峙,終於安全順利的將他二人搶救下來。

這部片就成型了。

三位導演想還原事件的真相,這則新聞背後,原來有一段單純的父女之情。這故事很簡單,簡單的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的你不會去重視,跟多數人選擇冷漠看待整件事,但背後卻有令人不可忽視的省思。

片中的主角李武雄,學歷不高,家境貧乏,只能做些高危險的勞力工作。幾年前與女友同居,但女方生了個女兒後就失蹤了,由他一人帶大孩子。女兒長大之後,面臨了入學的問題,被警方要求替孩子辦戶口。李武雄辦戶口才知道,女友早在與他同居之前便是已婚身分,照法律承辦,孩子必須歸於女方,由女方來辦理戶口。

李武雄不服法律,載著女兒南北奔波,卻被各個公家單位卸責,沒有人替他處理,終於警方連同社會局人員想將孩子帶走,他連忙帶著女兒倉皇北上,卻因求助無門,一怒之下,帶著女兒在天橋上抗議。

終於警方順利將他二人搶救下來,李武雄也因違反公共安全等罪,羈押了幾個月後才放出來,從此與女兒頓失連繫。兩年來,他不斷在高雄各個小學找尋女兒的身影,仍徒勞無功。終於社工與李武雄連繫,女兒因與父親分離,性格有了影響,需要親人的關懷照顧,父女倆終於重逢。

這部片拍攝期間,並未打擾當事人的生活,片子上映後,當事人才受邀欣賞,目前父女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深厚,現實跟影片都有令人感動的結局。

這部片令我感同身受,因為我親人也曾遭受一樣的處境,只是逆來順受地讓孩子歸於女方,從女方丈夫姓,當然孩子在女方家過得不是很好,但父母終是父母,小孩只能無辜地像玩具一樣被領著走,直到女方丈夫過世,我堂弟才終能認祖歸宗。

當然我相信也有不少人看了這片,直覺地認為主角太過愚蠢,但法律是死的、刻板的,更不是完美的,你無法在血濃於水的親情中與法律找到一個折衷點。當新聞爆發之後,也許有人認為那父親過於心狠,想不開還帶著孩子,但當影片改編這段故事之後,觀眾可以想像一個父親是如何地絕望無助,我相信那一刻,他絕無意與孩子共死,他只想找個方法,讓大家能注意他、幫助他,尤其他身為一個父親,竟然還不能與孩子生活的時候。

他學歷低,說不出大道理,無法宣洩他與孩子之間彼此相依的親情,縱使說得出,在法律面前也徒勞無功。因為自己卑微的家境,不論到哪請求,都受盡冷眼對待,沒有人認為,法律應當顧及這些人,對他們來說,市井小民的困境繁多擾人,沒有辦法一一顧及。

在新聞面上,當事人被媒體稱為歹徒,直到搶救下來,才有機會大聲疾呼他跟女兒的處境,這就是目前社會的病態,沒有媒體公開就沒有壓力,沒有民眾關切就沒有效率,我們在虛構的媒體世界生活,在電視機前冷眼看待社會種種,以自己的想像解讀每一段故事的由來。

市井小民終究不是公眾人物,媒體也不是我們所能應用的工具,這部片要闡述地也不是面對問題時,如何善用媒體工具,只是在社會各個角落裡,還有多少故事是我們無法想像、無法感受到的力不從心,還有多少問題是政府願意從小入手,從鄉間走到城市,從基層關懷到上流,而這些故事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是否也僵化得如同政府機關一樣,再也感受不到一絲絲動容。

短暫的喜悅
每一段鄉間小路,都有我們一同欣賞過的美景,都有我跟你的腳步。

【不能沒有你】很意外地使用黑白色調來呈現,在沒有過多色彩斑斕的分散力下,讓人份外專注地觀看整段故事。這片沒有過多的煽情,賺人熱淚不是這部片存在的意義,它就是在述說一段故事,一段我們很可能早已忘懷的深刻感受,一種我們早習以為常、視作當然的感情。

整部片子很簡單地演出,看來一點都不費力,甚至觀看的同時,你也不需費神思考,就像平靜的湖水,由故事像石子般引出激盪,然後才逐漸地感到一層層擴大的漣漪。

戴立忍導演的功力深厚,他始終將影片牽制在一種很奇妙的氛圍,與觀眾保持距離存在,這原本是很容易賺人熱淚的故事,只要導演願意安排。但他卻不將觀眾自我地投射在故事人物裡,隨著人物喜怒哀樂,而是一種用外在眼光看整段故事的淡漠,你不能抽離但也無法投入。比較能說明這種看戲的感覺,應該就是壓抑。

從一開始接受這種黑白冷調,你就只能壓抑,就像你對這對父女一樣,你什麼也不能做也無法做,你很想替故事的主角抗爭,但卻力不從心,這跟現實社會中根本無異。甚至故事的高潮,天橋抗議的那段,導演也很含蓄地表現,觀眾始終還是那個透由媒體傳播下看待事件的旁觀者,他不想藉由影片來評論誰是誰非,只是很真實地記錄這一切,就如同戴先生說的,電影可以娛樂大眾,但他也可以利用電影來寫下社會的種種,繼而喚醒人們對社會抱持的情感。

不平  抗爭
如果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即便是錯,也是甘願。

那一刻,沒有人能體會李武雄當時的心情。

在播出天橋抗議的情節時,導演刻劃了更多在電視機前觀看此一事件的群眾,沒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大家透由媒體,知道的只有李武雄是個挾持小女孩的歹徒,眾人的臆測跟李武雄的表情成了對比。這是陳文彬導演回憶那起新聞播報時,他目睹了圍觀群眾爭相指責的畫面,沒多久,那新聞就淡出了,事實與後續發展沒有人想去關心,大家似乎對於李武雄是不是歹徒還明顯得投入許多。

片中阿財哥在電視機前見到了自己好友發生的事情,他聽著其他人對李武雄的責罵、諷刺、幸災樂禍,終於忍不下心中的怒氣,與群眾大打出手。我想,沒有人有資格評論一個人,尤其在你還不知事情本末的時候,許多訕罵之詞就像一堵堵心中的牆,慢慢冷絕了每個人的心房。

重逢那刻...
如果能再重來一次,我絕不會讓任何人把你帶走。

看到了結局,壓抑了一個多小時的淚水才流了出來。結局裡,父女二人終於重逢,他們彼此相望,卻沒有任何台詞,導演甚至沒有安排父女相擁而泣 、感人肺腑的畫面,當我們還在等著這老梗的結局時,忽然就劇終了。我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好像少了點什麼、好像結尾不應該這樣、好像故事應該還沒完……

但忽然我就釋懷了,如果一個故事演到了完美的結局,那我們還會思考什麼。這個故事本就沒完,他們仍在人生的路上,繼續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電影上映後,許多人開始關心那對父女的近況,這是導演想帶領的,走出電影,把目光放回社會,這世上還有很多未完的故事,這片子只是記錄了其中一小則人生的縮影,它無法一一演出所有人的故事,但每個人可以,每個人的目光都可以將從電影中的那股心情,投射在社會縮影上。





劇照出處-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沅 賞玩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